阮海涛,中国共产党党员,技术负责人。先后参与山东即平高速公路、武汉至英山高速公路、大庆至广州南高速公路路、白城市海绵城市等重点工程。多次获得公司优秀员工、优秀内训师的称号。主持制定省级工法《城市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智能张拉施工工法》。
敬业、踏实、较真,是身边同事对阮海涛的一致评价。黝黑的肤色,一副黑框眼镜,一口地道的湖北口音,一张可爱的笑脸。眉宇间透着一股书卷气的他,因为业务功底深厚,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“阮教授”。“阮教授”不仅技术扎实,工作要求更是严格,他常说,“工作就是要将点点滴滴做到实处。
不向困难低头,用技术攻关
工作十余年间,阮海涛经历了资料岗、技术岗、材料岗、计划岗等多岗位的转换,道路、桥梁、管廊、隧道等方面的各种问题,他都能通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解决,同事们无一不为这位优秀的技术总工竖起大拇指。
2016年,在“大干100天”攻坚克难时期,阮海涛巡查时发现,严格按照图纸施工的一处暗渠过街井质量有所下降,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?阮海涛反复勘查发现,设计及施工没有问题,由于这个暗渠过街井位于两条路的交汇处,所有经过的车辆会减速慢行,单一墙承受竖向荷载增加,导致质量下降。
阮海涛当即提出在原有设计基础上进行设计提升。马上工程就要交付,如果拆除重做,极有可能无法按时完成。阮海涛看出了大家的顾虑,“一定要保证质量,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设计方案。”他立即会同设计单位商讨方案,将原单一墙改成墙加柱的框架结构。随后,连续在现场坚守,顺利地在交付时间节点前完成任务,提高了过街井的竖向荷载承受能力,保证了整个工程的质量。“在海涛那儿,质量方面是差一点都不行!”经过这件事,兄弟们对此的感受更深了。
不放过任何细节,坚持原则不放松
了解阮海涛的人都知道,他不仅细心而且是个十分较真的人,原则问题绝对不会让步。
白城市区地下综合管廊 PPP 项目施工前期制定方案时,细心的阮海涛在分析设计方案时发现,设计要求洞口先预留再进行封堵,这样施工如果遇到降雨,雨水很容易从接缝间灌入管廊主体中。结合实际情况,施工方案中阮海涛要求检查井预留洞口底面抬高 50 厘米,和检查井整体现浇。这样施工无疑是增加了工期,伙伴们很不解,与他争执不下,阮海涛耐心地摆数据、讲原理,说服大家在施工中将预留洞口底面抬高。
施工一段时间后,白城进入雨季,按照阮海涛的方案,预留洞口底面抬高使接缝同时抬高,尽管雨水很大,管廊的施工却没有受到影响,为后期运营排除了隐患。“涛哥的话得到了证实,我真是被他折服了,他无愧于‘教授’ 的称号,所有的工作都要认真思考,不能想当然,重视细节、坚持原则才能做好工作,我从涛哥身上学到了很多。”
不让一名员工掉队,将本领倾囊相授
来到华一之初,项目部里新员工多,施工经验少,团队力量薄弱。阮海涛深知,要想让这支队伍强大起来,就要使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提升。所以他主动承担起导师的责任,将自己所学、所知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每位员工,对内业、外业人员分别制定学习计划,并对学习成果进行考核。凡是未达标的或各项工作不符合标准的,阮海涛将毫不留情地进行单独谈话。
时间久了,大家都开玩笑地说:“涛哥除了敬业、较真,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絮叨。”阮海涛这时也会笑着继续絮叨:“要想不烦也有办法,就是让所有工作都达到标准。”正是这样点点滴滴的纠正改善,项目部的每个成员都迅速地成长起来。
一步一个脚印,踏实的立足本职岗位,将工作的点点滴滴做到了实处,阮海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岗位的热爱,用执着进取的态度书写着筑路人的不懈追求。